- 相關推薦
MP感染臨床護理學探析論文
摘 要:1資料與方法 1.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12月期間兒?企w檢正常的健康兒童50例(正常對照組),男35例,女25例,年齡2~12歲,平均(6.42.6)歲;
關鍵詞:醫學護理論文發表,發表醫學護理學論文,褥瘡護理論文投稿
1資料與方法
1.1一般資料
選擇2012年1月至12月期間兒?企w檢正常的健康兒童50例(正常對照組),男35例,女25例,年齡2~12歲,平均(6.4±2.6)歲;選取同期我科收治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100例(觀察組),男56例,女34例,年齡2~12歲,平均(6.3±2.5)歲,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。兩組兒童年齡、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所有患兒入院當日檢測末梢血嗜酸性粒細胞數量,次日抽取靜脈血送免疫室待測。
1.2方法
1.2.1末梢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:指定檢驗科專人操作,采用EDTA-K2真空負壓抗凝管靜脈采血,輕搖混勻,然后選用Sysmex2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嗜酸性粒細胞數量。
1.2.2血IgE檢測:由護士抽取患兒晨空腹靜脈血5ml,置于不抗凝無菌試管中送檢驗科,待血凝后由指定免疫室專人離心獲得2000r/min,離心5分鐘收集血清,置-40℃冰箱中凍存待檢。應用美國Everong公司生產的酶法試劑盒,Clinibio全自動酶標儀,采用ELISA法測定血清IgE水平,按試劑盒要求操作檢測。
1.4統計學方法
本研究所的數據采用SPSS17.0統計學軟件給予處理,計量資料采用(±s)表示并性t檢驗,比較以P<0.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。
2結果
正常對照組末梢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(0.23±0.16)×109,觀察組末梢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(0.41±0.25)×109,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<0.01);正常對照組血清IgE(105.13±25.63)KU/L;、觀察組血清IgE(232.53±35.21)KU/L,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<0.01)。
3討論
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[3],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呼吸道上皮的吸附作用、病原體直接侵入及免疫學紊亂等學說,根據觀察發現[4],肺炎支原體感染可以直接損傷氣道上皮,增加氣道高反應性,促進淋巴細胞、巨嗜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聚集,釋放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,引起氣道的慢性炎癥,同時肺炎支原體還參與神經介質及其相關受體和酶的改變,引起氣道狹窄和炎癥。有研究認為[5],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,由IgE介導I型變態反應發生,并由此導致氣道高反應性,進一步說明了肺炎支原體既是感染源又是過敏源。本研究顯示,觀察組患兒末梢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血清IgE水平均比健康對照組顯著增高,說明與機體的高敏狀態和超敏反應有密切關系。我們認為,肺炎支原體感染過程中,存在機體高敏反應,并且致使機體出現免疫調節功能紊亂。
【MP感染臨床護理學探析論文】相關文章:
護理學的論文06-08
探析臨床護理糾紛的原因及防范03-21
臨床護理的論文05-15
兒科護理學論文03-10
基礎護理學論文05-16
老年護理學論文06-11
骨科護理學論文03-03
腦卒中護理學論文03-03
關于護理學的論文11-26
基礎護理學論文07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