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古代文化培養創新能力論文
中華民族是具有聰明才智,具有偉大創造力的民族,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了豐富、燦爛的古代文化。無論在歷史的長河中,還是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,我國古代文化具有極強的凝聚力,它對國家的統一,民族的團結,社會的進步,都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。我們無不為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而感到無比自豪,為有智慧超群的偉大民族而驕傲。
小學《社會》第三冊用了一個單元介紹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。這里有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其對世界的貢獻,還有古代教育家孔子、軍事家孫武、史學家司馬遷、數學家祖沖之、天文學家張衡等一大批古代科學家,以及他們對世界的貢獻。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遺產,讓他們發揚并光大祖國的文化傳統,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,進而提高他們的民族自尊心、自信心,并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。
在學習這一單元時,有些教師和學生往往沉醉于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,感到無比自豪,無比光榮,忽視了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,發揚并光大祖國的文化傳統。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發揚光大祖國的文化傳統,把祖國的未來建設得更強大呢?我覺得在教學這一單元,介紹古代燦爛的文化的同時,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,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。
一、 知識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載體
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,那么學生的知識是形成這一能力的必備條件。相關的知識是形成相關的創新能力的基礎。小學《社會》是一門學習社會常識教育的重要課程,教材知識面廣,涉及社會生活常識、歷史、地理及法律等各方面知識。讓學生學好《社會》,形成一定的《社會》常識,將對學生今后的生存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,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、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。
1、注重學生學習的知識。
在《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》一單元中,有著很多知識學習,我在教學中注重知識學習與知識創新相結合,接受知識與智慧訓練并舉。例如在學習《偉大的科學家張衡》時,學生對渾天儀、地動儀對當時社會的作用并不清楚,針對這種情況,我特地找來了有關圖片,說明了渾天儀是演示天象的儀器,通過齒輪傳動,使渾天儀每日均勻地繞軸旋轉一周,自動地、近似地把天象演示出來。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的儀器。學生通過講解對此有了一定的認識后,我教育啟發學生當前地震發生的測定工作已很完備,但是人們還不能準確預測地震。如果能預測到地震的發生,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,特別是可以減少人的傷亡。從而啟發學生智慧就在你的手指間,使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邏輯起點。
2、注重學生學習的形式。
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,形式應該多樣化的。例如可以利用現代視聽技術、多媒體計算機、網絡教學,或講故事、圖片展等形式進行有效的教學,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,更使學生掌握知識、運用知識,為他們創新提供條件。在教學《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》時,我特地剪接了一段錄像,讓學生觀看,加深了學生的印象。在教學《文化巨人孔子》時,我讓學生收集大量的孔子提出的名言名句,學生在收集整理過程中,學到了知識,進一步認識了孔子。這樣比起照本宣讀所學的知識更深、更牢。
3、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。
學習方法的科學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。我在教學《文化巨人孔子》時,告訴學生孔子十分重視學習和思考相結合。他認為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就是說,只學習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,只思考不學習也會迷惑不解。學和思結合是求得知識的必要方法。由此看出孔子十分重視科學的學習方法,那么我們每個學生應向孔子學習,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,做到“四會”,會求師、會訪友、會看書、會思考。
二、理想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動力
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,立志成材,抱負祖國,是我們教師的職責。在教學這一單元時,我教育學生一些科學家之所以有所成就,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有遠大理想,不畏艱辛,刻苦學習。例如我在教學《孫子和〈孫子兵法〉》時,告訴學生孫子成為軍事家從小接受祖輩影響,年輕時就醉心于軍事研究。在教學《司馬遷和〈史記〉》時,教育學生司馬遷在家庭的影響下,他立志像父親一樣,做一名出色的歷史學家。那么我們每個學生應向他們學習,自幼樹立遠大理想,立志成材,從心理上形成強烈的抱負精神,才能形成創新意識、創新精神的主觀條件,為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學習。
當然在實現自己的理想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曲折,我在教學司馬遷遭受迫害這段內容時,強調一個人在實現自己的理想過程中是會遇到曲折的。但司馬遷并沒有被困難所逼退,繼續朝著他的理想而奮斗。從而教育學生認識到逆境和挫折雖是不利因素,同時也是對一個人意志和性格的磨練。要在逆境中奮起,在挫折中振作,這樣更有所作為。
三、實踐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媒介
實踐活動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媒介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,自己動手做過了,才會加深印象,才會新的體會,發現問題,探索問題,解決問題,創造出新的理論,新的觀點。
在教學《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》時,我教育學生李時珍在編寫《本草綱目》時,十分重視研究的方法,特別重視調查研究,歸納為四個方面:1、注重實際考察。2、虛心向勞動人民請教。3、重視前人的經驗。4、認真負責,治學嚴謹。歷時27年,持之以恒,前后經過三次大的修改,才完成全部編寫工作。在教學《司馬遷和〈史記〉》時,司馬遷在編寫《史記》時也十分重視漫游天下,以獲取最真實的資料。那么我們應從中學習他們的精神,注重實踐活動。
因此,我在教學這一單元時,非常注重學生活動,經常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。例如在教育《文化巨人孔子》時,讓學生收集孔子的名言名句。在教學活動課《調查家鄉的科學文化名人》時,我讓學生分組搜集、整理家鄉科學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跡材料,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,培養他們搜集、綜合、分析、選擇科學文化名人事跡材料的能力。同時學生在搜集整理過程中,會遇到問題,我讓他們自行解決,從中培養了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。課堂交流時,更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,也培養了他們愛科學、愛家鄉、愛祖國的情感,增強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。
另外我還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。例如在教學《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四大發明》時,我介紹了指南針的各部分名稱和作用后,我讓學生回家后也做一個最簡單的指南針。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,更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。
四、教師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楷模
大教育家孔子對他的學生不但進行言教,也進行身教。他的人格力量對學生的影響,遠遠超過言教。學生對他心悅誠服,衷心愛戴。作為一名教師,培養祖國的下一代的靈魂工程師,教師的言行對學生也起著極大的作用。要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、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接班人,那么教師首先應具備創新能力。
在教學這一單元時,我翻閱了大量的參考資料。例如在教學《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四大發明》中的造紙術時,我介紹了紙發明前的書寫材料,像竹、木簡和帛等,指出了它們的缺點,是不理想的書寫材料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造紙術,無論是當時還是現代社會中,他的貢獻是相當了不起的。但是現代計算機的發明,使我們的書寫工具又有了進一步的改變,一個書包的書現在只要用一個軟盤就夠了。可見,社會在不斷發展,人類在不斷進步,我們不能停留在現有的知識中,應不斷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,不斷創新。
因此,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里,教師應關心天下事,及時更新知識,應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,交往能力和科研能力。這樣才能解決知識的運用性,知識的系統性,做到以新代舊。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多,懂得更多,才能培養出有著創新意識,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接班人。
【學習古代文化培養創新能力論文】相關文章:
論文化藝術素養教育與藝術生創新能力培養11-24
創新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03-06
淺議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2-28
高校動畫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11-12
學習能力培養研究論文開題報告03-28
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我見12-11
初中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12-01
創新能力培養下西方經濟學論文11-15
改革畢業實習模式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論文03-03
教會學生質疑培養創新能力12-05
- 相關推薦